中法友谊,源远流长。61年前,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与新中国正式建交;61年来,中法两国创造了多个“第一”,成为两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两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良好、稳定的沟通,正推动中法友谊步入新时代。
适逢中法关系新一个甲子的开局之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广影视卫星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纪录片《寻访大师》系列,寻访法国历史中的国宝级大师,挖掘并展现值得被传承、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内涵,以溯源又鉴今的艺术视角与影像文本,书写中法文化交流的时代新篇章。
据悉,《寻访大师》系列将在CCTV-9纪录频道、CCTV-14少儿频道等平台播出。有别于一般性的内容分发,本片将根据不同播出平台的观众偏好,推出不同版本的内容。
▍以第一人称寻访“文化巨匠”
2024年,总书记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其中提到:“在中国人民心中,法兰西有着独特魅力。这片土地曾经诞生众多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全人类提供思想启发。”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寻访大师》系列指明方向。
秉持海纳百川的开放态度,《寻访大师》系列在选题上不只限于艺术单类,也不拘泥于法国国籍,只要与法国有不解之缘的国宝级大师均可入选。
节目以艺术、文学、科学、其他四大类为选题,对法国人文精粹进行集中巡礼,对多门类的文化交融进行全面探访;人选上,既有雨果、巴尔扎克、莫奈等法国籍文化巨匠,也有人生高光在法国度过的居里夫人、肖邦等外籍文化巨匠。原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表示,人文与科学的相互交融、彼此影响,正是法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葛智刚也表示,从人选来看,《寻访大师》系列遴选出科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从物理学界来看非常合适”。
《寻访大师》系列还采取第一人称视角叙事,“寻”,即寻找传奇故事的发生地,去完成实景拍摄;“访”,走进的是大师们的心灵深处,追寻他们身上涌动着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科普作家陶铮表示,探访式的创新叙事策略和独特视角,将赋予《寻访大师》系列的沉浸观感,让观众能置身其中,徜徉于历史长河。
▍以东方语境展开“现时”解读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牛英利强调,法兰西文明博大精深,如何在历史性的追溯中,找寻映照当代的重要意义,是《寻访大师》系列的重要命题。溯源又鉴今,《寻访大师》系列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回望历史再出发,在东方语境下进行“现时”的创造性解读。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潘澜表示,“《寻访大师》系列古今对话的精巧构思,能让大师精神感染当代。”据悉,节目将对每一位大师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深入挖掘,以其成长之路对现今教育做出镜鉴,提供有益思考。
“共性”,是每位大师均起源于平凡,之所以能成就非凡,关键在于其一生对某一事业或自我的坚持与执着;“个性”,是大师所处的历史时空与成长各不相同,在迥异的人生观下完成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历史眼光、现实关怀、中国立场,《寻访大师》系列还将拨开历史迷雾,从中爬梳文化巨匠与中国千丝万缕的关联,去追寻中法文化交相辉映之滥觞。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波波表示,法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通过一个个文化巨匠来实现的。如巴尔扎克、雨果均与中国有不解之缘,这正是法兰西民族长久以来将中国作为自己“文明之镜”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数个世纪文明交往的当代观照。
▍以纪录力量助推中法文化交流
如果说故事片是乌托邦,纪录片就是历史与现实统一的“当下”。采用传播维度更广、时效性最长的纪录片这一内容载体,《寻访大师》系列要成为中法文化纽带中的又一抹亮色。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融媒体委员会副主任江耀进表示,“用25分钟的纪录片时长来勾勒大师一生,这需要高度的凝练概括。”
《寻访大师》系列已经做好准备。总导演刘芷屹表示,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率先同我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两国同属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曾涌现众多蜚声世界的思想巨人,这些文化的共性与共鸣,让《寻访大师》系列有了诞生的深厚土壤,也让其肩负文化交流的重任。
“《寻访大师》系列跨越时空的切入视角特别好,它以时间轴线,串起这些历史上星光熠熠的大师。”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一民表示,“从内容来看,节目具有时代性、反思性、包容性、创新性、独特性、现实性的特征,我希望呈现给观众的《寻访大师》系列,能为中法文化情缘再添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