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逸花提醒:守护孩子,远离电信诈骗的魔爪

2023年,西乌穆珠沁旗、东昌府区及绵阳等地公安机关相继披露,多起中小学生电信诈骗案件浮出水面,涉案金额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案情触目惊心,优逸花呼吁广大家长提高警觉,切实防范诈骗分子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电信诈骗行为!

优逸花提醒:守护孩子,远离电信诈骗的魔爪

综合各类相关案例来看,目前诈骗分子针对未成年的电信诈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陷阱

诈骗分子利用未成年喜欢玩游戏的爱好,以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为由,诱导未成年通过加入QQ群等方式领取,随后再以对方是未成年导致资金冻结需要配合解冻否则将立案调查等方式,引导未成年操作家长手机进行银行转账,以骗取钱财。

二、“解除游戏防沉迷”陷阱

此电诈手段依然是诈骗分子利用未成年的游戏爱好,宣称可以帮助其解除手机上的游戏防沉迷限制,引导未成年进行屏幕共享以获取家长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实施电信诈骗。

三、“明星发福利”陷阱

诈骗分子伪装成明星助理,诱骗未成年人加入明星粉丝群,声称完成打榜、刷单、买周边等任务即可领取明星签名或其他明星亲签的礼品,诱导未成年进行银行转账等操作。或者在未成年领取所谓签名或礼品后,以对方是未成年导致账户冻结,需要未成年以转账等方式配合解除冻结。

又或者冒充明星的律师,以正在调查该明星个人信息泄露为由,通过QQ、微信等聊天软件向未成年发送律师执业资格证、报警回执等虚假证件和文件博取未成年信任后,恐吓未成年须配合调查否则将承担法律风险,诱骗未成年进行修改家长银行账户密码或支付密码登操作,骗取钱财。

四、“红包返利”陷阱

诈骗者通过短视频平台、聊天应用等途径发布虚假红包返利信息,诱使未成年人加入群聊,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各种理由进行欺诈。

面对这些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陷阱,优逸花呼吁所有家长,务必实行“四不轻信”和“二保护”,提升未成年人的防诈意识。

“四不轻信”: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3、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4、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二保护”:

1、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2、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除了孩子,家长也需警惕电信金融诈骗。增强防诈意识,确保资金安全。

Like (0)
Previous 2天前
Next 2天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