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净水器行业正迎来一场由技术创新推动的消费代际转换,据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水家电(净水器、净饮机、饮水机、净水设备-线上)市场零售额达346亿元,同比增长16.3%,零售量为2790万台,同比增长6.2%。这一增长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根本性转变。
场景扩展:从单一饮水场景向厨房烹饪、沐浴护肤、衣物清洁等全屋用水覆盖,不同场景对水质提出差异化需求(如软水护肤、矿物质水烹饪);
技术升级:消费者对净水器的核心诉求从基础的“过滤安全”转向“健康功能”,包括矿物质保留(如钙、镁、锶)、软水护肤、智能监测水质、滤芯寿命延长等;
效率与成本平衡:大通量(如800G以上)、低废水比、低维护成本成为选购关键指标,传统单品净水器因无法联动全屋场景而逐渐被系统化方案取代。
面对消费者全场景、多样化、高品质饮用水需求,在得消费者得天下的净水器市场,中国净水器十大品牌依托各自优势,推出多样化的产品解决方案,不仅为消费者带去更高品质的净水生活,也为净水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尤其是立升、沁园、安吉尔、美的等主流品牌推出的净水解决方案,在品牌、技术、系统集成、成本等方面各显所长,有力推动了净水市场的消费繁荣。
立升:全屋净水系统化标杆,质价比突围
立升以超滤膜技术为核心,推出全屋净水系统,主打“物理过滤+矿物质保留+零废水”三大优势,相比其他品牌,其具有三大优势:
技术优势:立升全屋净水系统的核心产品——中央超滤净水器U5,采用0.01μm的PVC合金超滤膜,过滤精度高且保留矿物质,搭配前置过滤器和末端设备实现全屋分质供水,如厨房用超滤水、浴室用软水,能够满足家庭多样化用水需求。
成本优势:以前置过滤器+中央超滤净水器U5+末端超滤伴侣的组合为例,这一组合京东官网的定价在一万元左右。无需插电、无废水排放,滤芯寿命长,综合使用成本较RO反渗透机型降低30%,结合眼下最高20%的国补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质价比,所以现在市面上卖的比较好。
服务覆盖:深耕净水领域34年的立升,早在1998年就进入家庭净水领域,目前已服务超200万家庭,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设有26家直营分公司,能够提供从上门勘察、水质诊断、水路设计、安装调试到定期检测、水质保养、更换滤芯等一站式全链路服务。不仅好安装,而且售后保障完善。
安吉尔:航天科技加持,高端市场占位
安吉尔在终端市场有着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并且其品牌定位也相对高端,在技术层面主打长效反渗透滤芯,其产品主要为空间大师系列,相比而言主要有三大优势:
技术创新:安吉尔长效反渗透滤芯2.0 Plus对耐药性细菌去除率达99.99%,滤芯寿命8年,搭配双ACF复合滤芯提升净水流量。
场景适配:安吉尔空间大师通过分体式设计,集成中央净水机和厨下纯水机的净水技术,将全屋净水系统整合在仅有43cm的机身中以解决小户型安装难题,实现全屋净水厨下安装。
定价策略:安吉尔品牌定位高端,以京东一款M7 Home Pro 800机型为例,单一产品售价超万元,适合高净值人群。
沁园:回归本土化,强化全屋生态
沁园自联合利华体系剥离后,加速整合产业链资源,近些年在深耕本土化市场中表现不俗,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产品升级:沁园蛟龙系列主打“母婴级”净水标准,搭载富锶矿化滤芯,强调婴幼儿用水安全。
服务网络广:服务网络覆盖全国 95% 的县级市,设立200多个服务网点,配备6000多名专业工程师,提供24小时响应服务,售后服务及时性较高。
选择优势:从购买选择来看,沁园净水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系列,价格区间覆盖广泛,从千元左右的高性价比入门款,到万元级别的高端全屋净水设备,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预算需求。
美的:多样化产品,兼顾不同需求
美的净水器依托品牌声量优势和数量众多的服务网点,趁着净水器发展的东风实现市场快速渗透,其优势主要体验在以下三个方面:
产品丰富:美的全屋净水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从入门级厨下 RO 机到全屋中央净水、软水系统等,能够覆盖不同场景需求。例如,主打性价比的白泽系列、大通量澎湃系列,以及高端矿物质水机型椰子系列等,兼顾追求性价比的实用型消费者和注重生活品质的精致人群。
技术亮点:美的以“鲜矿还原技术”为核心,推出星河矿物质净水器,通过矿化滤芯添加微量元素,模拟天然矿泉水口感。
售后覆盖:美的净水器全国有超过2800家全国顾客服务中心,16000+专业工程师,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服务范围可以覆盖一些偏远地区。
从“喝得安全”到“用得健康”,从单一净水器到全屋饮食洗浴覆盖的需求,如今的消费者同时对净水器在矿物质保留、软水护肤、智能体验、滤芯寿命、通量、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对中国净水器十大品牌的主流产品方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全屋净水赛道,立升凭借系统化解决方案和质价比优势,正快速抢占市场高地;安吉尔、沁园等品牌则通过技术高端化与场景细分巩固地位。相信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用水认知深化,兼具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品牌或将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