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为科建攻克钢结构技术壁垒,高强抗扭稳构系统实现国产化突破

近日,湖南中为科建制造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一种新型的稳构一体化钢构件系统,以三大核心技术突破解决大跨度异形钢结构强度不足、抗震性能差、施工效率低等行业痛点,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国际领先。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建筑钢结构领域打破日本JFE、德国迪林根等国际巨头的长期垄断,为“新型建筑工业化”与“双碳战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据现场报道了解,传统钢构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长期以来,国内大跨度异形钢结构面临三大难题:

材料性能瓶颈:传统Q355钢屈服强度仅355MPa,抗拉强度与延伸率不足,高层建筑与地震带区域易出现断裂风险。

结构稳定性差:H型钢扭转刚度低,异形建筑(如航站楼、体育场馆)易发生弹性变形,影响安全性与耐久性。

抗震技术依赖进口:欧美企业垄断超高层建筑抗震钢结构专利,国内项目成本高、周期长,制约自主化发展。

中为科建通过材料、工艺与结构协同创新,实现系统性突破,重塑钢构行业标杆:

高强钢材精密冷轧工艺业内首发Q690D高强钢冷轧技术,屈服强度提升至≥690MPa,抗拉强度突破850MPa,延伸率≥18%,较传统钢材性能提升30%。结合独创“激光-等离子复合焊接工艺”,焊缝强度达母材95%以上,晶粒细化至10μm级,实现钢构件轻量化(重量降低25%),成功应用于长沙地铁六号线58米大跨度穹顶,承载能力提升40%。

多腔体复合截面钢梁设计创新研发多腔体复合截面钢梁,扭转刚度较传统H型钢提升3.2倍,极限扭矩达1200kN·m(行业均值800kN·m),动态荷载模拟显示应力分布偏差≤5%。梅溪湖人行天桥项目采用该技术,主桥钢箱梁单跨50米,自重降低20%,施工周期缩短30%,填补国内大跨度人行桥抗扭设计空白。

复合抗震体系突破首创“多级耗能阻尼+屈曲约束支撑”复合体系,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优化节点设计,钢柱稳定性系数提升至2.5(国标≥1.5),轴向承载力达12000kN。在9度地震烈度模拟中,结构残余变形≤0.1%,远超国家标准,成为国内首个通过FEMA P-695认证的抗震系统,成功应用于新疆北屯青少年宫项目。

模块化施工技术集成BIM与预制化设计,实现钢构件工厂化生产与现场快速拼装,施工效率提升35%,碳排放减少20%,契合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地铁站厅、大跨度桥梁、地震带公共建筑等领域。据实测数据,采用该系统的项目综合成本降低25%,结构寿命延长50%,抗震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中为科建技术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研发更高强度(Q890级)钢材与智能监测钢构系统,推动建筑钢结构向轻量化、低碳化、智能化升级。”这一突破不仅实现关键材料与技术的国产替代,更为全球超高层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科技产业前瞻网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4 月 10 日 下午3:44
Next 2025 年 4 月 10 日 下午5: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