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曹依然清楚地记得,年初看到Sora生成的一分钟高清视频时感受到的强烈震撼:人物的质感、灯光、水面的呈现等诸多细节都精细到几乎与实物难以区分。
作为时光坐标的CEO助理,江倩倩深知一部影片的合成、特效、模型等环节原本属于不同的制作流程,无论是行业的“降本增效”,还是个人作品内容的变化趋势,在他看来,Sora的这次“操作”无疑将给影视行业带来变革。
那么,有了 Sora,第一部 AI 电影还会远吗?影视圈的一批人真的要失业了吗?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影视公司高管,一睹Sora在影视行业掀起的“波澜”。
技术令人惊叹,但发电能力并不完美
时光坐标是杭州一家专注于用创意与科技赋能“虚拟影像+”的影像科技公司,早在2023年6月,时光坐标就推出了一部AI参与程度极高的实验性科幻短片《星线》。
“我们给了AI一份200字的剧本提纲,花了三天时间才将其扩充为完整的剧本。AI还花了两三天时间完成了影片的美术概念图支持,而这部分工作人工的话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回顾影片的制作过程,江琼琪有些遗憾。在他看来,很多遗憾都是AI造成的,包括美术设计的实现程度、剧情的逻辑性等。
此前,日本著名动画导演新海诚在与国内动画媒体芜湖动画空间的交流中表示,自己在创作时也尝试过使用ChatGPT生成剧本大纲,但得到的几个故事大纲让他大失所望。“完全没用,如果是这样的故事,一点也不有趣。”新海诚说。
对此,一份名为《Sora首部AI电影合拍计划》的共享文档不久前开始在横店编剧圈流传。文档发布者称,“合拍全球首部AI电影”这一壮举成为业内热议话题。
那么,我们距离第一部人工智能电影还有多远?
“如果是5到10分钟的短片,那很快就能做完,可能下个月甚至下周就可以做完;但如果是长视频,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这个问题,江操的回答很坦诚。
在他看来,虽然技术很神奇,但Sora的视频生成能力并不完美。从披露的视频来看,很多素材乍一看还是很假,物理动作的流畅度也存在不少bug。“相对静态、叙事性强的影片类型,短期内或许是AI电影的一大趋势。”
浙江花果山传媒创始人周建民也有类似感受。“就像开盲盒,输入一段文字,会产生好几种效果、好几幅图;但工业流程不能开盲盒,它要求每幅图的风格要一致,每个动作要衔接顺畅。”周建民说。可以想象,一部在影院上映、时长90分钟甚至更长的电影,对Sora这样的文本生成视频大模型的精度要求会更加“严格”。
创作情感与艺术审美难以被科技取代
回顾传统影视行业的工业流程框架,影视制作团队一般需要先设计剧本,再绘制故事板,然后通过故事板诠释每一个场景;对于三维动画来说,往往需要按照故事板叙事进行建模、渲染。“这期间会用到Adobe、Maya、3dmax、Blender等制作软件,整个流程都有专业的技术和能力门槛,而Sora的出现无疑颠覆了这一流程。”芜湖动漫空间创始人王善阳说。
他通过展示一段由 Sora 生成的视频,将 Sora 的能力更加具象化。输入提示词:“金毛和萨摩耶应该漫步穿过纽约市,然后一辆出租车应该停下来让狗狗们穿过人行横道,然后它们应该走过一个卖软饼干和热狗的摊位,最后它们应该停下来看看百老汇的标志。”从结果来看,Sora 在生成过程中模拟了街道的环境,并使得生成内容的主要元素,如金毛和萨摩耶的表演、出租车的固定位置,形成了良好的协调关系。
在Sora出现之前,AI生成视频的最大长度普遍在4秒以内。在王善洋看来,Sora的生成效果是建立在对语义的充分理解,以及对图像内容和时空关系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这让AI生成视频的能力向前迈了一大步。这一进步让AI视频从4秒图片动画时代快进到了60秒短视频时代。
“Sora这么厉害,该怎么办呢?”“特效公司是不是要完蛋了?”不少人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Sora的出现无疑将改变影视行业进程,标准化、标准化的创作和职业将更多地被取代,具有独立思考和丰富创意的内容和作品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Sora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团队的双手,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工作量会大大减少;但人工智能所产出的作品,包括Sora、ChatGPT等大模型,往往都是‘大数据平均值’,在更深层次的创作层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姜琼琪表示,影视作品是“艺术+技术”的审美影像创作,人类创作者的情感和艺术审美很难被这些技术所取代。
未来或许还会出现更多的人工智能模型,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作为与AI技术关系特别密切的行业从业者,积极拥抱它们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王善洋所言,那些拥有天马行空想象的创作者或许很快就能拥有一个新的工具来释放想象力,演化出新的电影类型,从而为观众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