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形态产业创新的模式与路径 ——以文化艺术助力“莫干山经验”为例

摘要 乡村发展关键词从“脱贫”到“振兴”的转变中,蕴含着从“基本生存”到“美好生活”的目标调整。新发展背景下,文化艺术的注入为乡村新形态产业创新打开了另一种的思路。本文以莫干山白云美术馆的运作模式为例,站在文旅农融合的角度来分析文化艺术助力“莫干山经验”的模式与路径,最后提出塑造艺术场景、丰富艺术展演、促进“馆企”合作、发掘民宿文化价值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价值 文化自信

一、引言

作为长三角首屈一指的度假胜地,莫干山近十多年来依托好风景、发展新经济,不断促进民宿、创新、数字等要素共生融合,走出了一条“休闲度假+创新论剑+技术应用”的“民宿经济+数字经济”之路,以民宿为例,莫干山地区通过文旅农融合发展乡村民宿,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民单一的收入渠道,也改变了当地的旅游环境,同时带动了乡土文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今天,乡村发展关键词从“脱贫”到“振兴”的转变中,蕴含着从“基本生存”到“美好生活”的目标调整;也蕴含着从“外生”到“内生”的动力转化。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重建乡村文化秩序,恢复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激活乡村文化自主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同时,文旅农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形式的多样化,也进一步激发了乡村产业的新形态。“莫干山经验”在不断拓宽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化渠道的过程中,应该深刻思考未来要如何持续性赋予乡村新形态产业创新更为广泛的价值内涵。

二、文化介入村落公共空间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十四五”规划首次将乡村建设列为振兴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为本、以人民为本的根本宗旨,其中文化艺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乡村而言,村落公共空间是其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村民集体回忆的载体。文化和艺术的注入,像是一种兴奋剂,它可以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增强村民的自觉性,从而促进乡村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文化可以让村民们对自己本土风俗产生自信。乡村文化是乡情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既要振兴工业,又要振兴文化,文化介入可以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乡村资源,促进艺术与乡村的融合,让村民从中获得精神寄托。其次,文化艺术对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信息交流起到了加速作用。文化艺术的介入,不但可以强化乡村文化的留存,还可以推广和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对自己的故乡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推动更多的新一代人回乡创业,投入到这个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也能为乡村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最后,通过文化和艺术来改善乡村的发展状况。当前,我国大多数乡村地区的发展模式都比较相似,缺少个性和特点,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现象。乡村振兴融合文化艺术之后可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以文化的方式介入,在当地得到村民认可的基础上,使村民们能够积极地参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

三、乡村新形态产业创新的模式——以白云美术馆为例

白云美术馆概况

白云美术馆位于莫干山脚下的庾村,由村落现存上世纪三十年代兴办蚕种场时遗留下的旧厂房十一座,通过我们重新设计,使莫干山的草木山林与人文建筑有机融合,面貌焕然一新。白云美术馆共有两层,一层是公共展厅,专注全球当代艺术展览,自2017年开馆以来,多次举办国际展览,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二层是工作室,有五个独立的LOFT空间可以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短期或长期的居住需求。这是一座包含艺术创作、展览、交流、艺术品交易以及艺术爱好者互动体验的美术馆。在这里,真实、全面的艺术创作过程将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得以展演,而生活也将充满艺术气息。

白云美术馆助力莫干山乡村振兴的路径

塑造艺术场景,助力文旅农发展

乡村建设前辈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时代变化的大潮中,就像生命的起承转合一样,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来建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因此,在我们的构建框架中,这里不是简单的成列式建筑,而是一个与莫干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化集合地。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为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等提供了灵感源头,其中包括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施斌、西班牙视觉艺术家Olimpia Velasco、知名艺术家陈小丹等,艺术家们将当代艺术、设计与莫干山元素进行融合,探讨其在美术馆存在的可能性及新形式。如果一幅作品放在任何一处展览馆里都可以,那么它不一定是最适合莫干山的,因为在这里,我们想要满足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美学理想,更是当地村民、游客们的艺术需求。不断丰富且贴近土壤气息的艺术展演从观念上打破了“艺术”与“现实”的二元对立。

莫干山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地域文化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这也将是未来文旅农融合发展的潮流。以美术馆为连接点,使村民与艺术家、游客及其他团体的互动得到加强,提升乡村活力的同时,也能增强乡村魅力。未来,我们预想借助文化项目推动乡村地区发展,例如在莫干山庾村景区举办音乐节、蓝调和爵士乐专场等,让流行音乐元素唤起青年人的热情;在白云美术馆所在的周边举办音乐会、交响乐演奏等精美的演出,打通音乐助推乡村新形态转型的发展路径。对于莫干山还未投入运营的近现代名人的故居,我们可以通过艺术节的方式运作出一条新的文旅线路,帮助有特色民宿增加艺术空间,进行并邀请当地村民来分享真实的生活点滴,进而创新当地文旅产业。艺术场景的陆续搭建,以及展览内容与莫干山的紧密联系,让村民们愿意走进美术馆、走近艺术,逐步提高村民的自主意识和乡村主人翁精神,也为莫干山未来发展提供了内在源动力。

丰富艺术展演,讲好莫干山故事

白云美术馆在未来希望能够作为链接乡村与城市的窗口,扎根在庾村讲好莫干山故事。要讲好乡村故事,首先要求主体具有发掘自身文化的基本意识,我们鼓励有情怀的艺术家和相关人士来这里探索未知,与青山绿水对话,创造出烙有莫干山印记的作品,广泛听取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当地村民的意见,在展演内容中酌情融入本土优秀的乡村文化教育。讲好乡村故事,还需要乡村主体具备过硬的表述能力,文字、影音在信息时代是最具时效性与广泛性的传播方式,这是乡村的短板,却是白云美术馆的优势所在。白云美术馆起初以画作、摄影作品、装置为传达手段,在后续的发展中尝试用文字、视频、口述等新形式唤起共鸣。此外,白云美术馆也鼓励大家以时间线为轨迹,梳理历史中有意义的趣事,发掘莫干山还未利用的资源,拓展莫干山与外界的链接,其中,2018美术馆就代表莫干山参加文旅部英国伦敦的世界手工艺展,将莫干山的竹编技艺展现在世界面前。2020年美术馆组织上海和德清优质文创企业参加华东三省一市宣传部主办的长三角文博会。

用底蕴来提升莫干山的“回头率”,在培养观众的多元文化观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向大众展现全面、真实、立体的乡村文化形象。很多莫干山的手艺人有精湛的技能,但产品无法与市场接轨,这就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其进行研发设计。当莫干山的故事足够动听,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都会对这片土地念念不忘,只有让文化、旅游和本土特色深度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工程,而文化艺术产业无疑是最佳的撬动点。

3.开展“馆企”合作,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旺”是前提,“人才兴”是关键,培养农业乡村专业化人才,是人才培育的使命担当,也是关乎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开展的环节。这里涉及到三点,一是要增强乡村基层干部专业化素养,包括提供其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机会;二是要吸引外部的专业人才落户莫干山;三是为应届毕业生搭建实习、创业的平台,缓解青年人的就业压力,这些都是白云美术馆一直坚持在做的事。

乡村振兴之路应该一边继承,一边努力焕发新面貌。白云美术馆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维持着莫干山的原真性和独特性,这也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平台前来一起参与。白云美术馆与WFP义工生活平台联合创办了“艺术义工”志愿者活动,至今已接收了五六十位各行各业的青年,有创业者、摄影师、金融从业者、大学教师等,他们在感受莫干山风景的同时也为白云美术馆的发展出谋划策。

通过与不同企业、学校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增加莫干山白云美术馆的曝光率,利用同行业或同产业链的资源,设立以白云美术馆为代表的莫干山特色文化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搭建莫干山乡村振兴的大学生人才储备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缓解就业问题的同时,培育乡村振兴专门人才。只有把莫干山的特色展现出来,才有可能获得有志之士的参与,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后劲,这也是我们今后重点要做的工作。

4.发掘民宿文化价值,支持新业态转型升级

目前莫干山的民宿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以莫干山景区自然风光为依托、以农作物观赏采摘为依托、以传统村落民居及民俗风情为依托,作为早期民宿行业中高档的典型代表,随着资本的不断投入,民宿的设立和运营模式趋于同质化,对于乡村文化价值的发掘也不够深入,在实践中还是倾向依靠自然资源获得短期利益,这也使得莫干山的民宿发展遇到了瓶颈期,这些问题也是许多后起的山岳型旅游地共同面临的问题。

白云美术馆有五间可以提供给艺术家和参观者使用的客房,我们以这五个空间为起点,试图开辟另一种民宿分类,即在民宿产业中注入乡村艺术文化价值,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来升级业态,重视对民俗文化的提炼发掘,提取出既具有本土气息,又与时代接轨的多样化元素,以此来突破莫干山民宿产业发展未来可能遇到的壁垒。

我们已联合上海社区进行农村与城市艺术轮动的交流,一方面,通过在上海展现蕴含着莫干山特色的乡村文化作品,以此来分享和传递莫干山乡村文化,让艺术交流更具现实意义,为文旅升级提供一些助力和导流,反过来可以向乡村展示城市各种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使两个社群能够产生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最大可能地利用好美术馆的每一方可用之地,使得一层二层的关联不仅仅局限在物理层面,我们将为美术馆的二层过道处设计“橱窗”,作为城市“橱窗”的延伸,同步呈现摄影爱好者、书法爱好者、绘画爱好者等所有创意人士的各类艺术作品,也可以根据每期不同的主题面向全社会征集素人的优秀作品,征集完成后我们会严格把关挑选,在过道实用性的基础上添付“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内涵标签,最重要的是拉近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和我们的生活相融合,扭转大家对艺术品甚至艺术行业的一些误解。

与此同时,白云美术馆希望可以创新出一条用文化带动旅游的致富之路,拉动周边业态发展,让大家可以看到并借鉴“美术馆民宿”模板。

四、结语

艺术介入作为乡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莫干山为这种新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自然实验场景,白云美术馆也是莫干山新乡村建设的载体之一,通过丰富的展演活动来充分激发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力,在乡村新形态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借助“文化艺术”摸索出一条可行的产业创新之路,而这不仅是一次关于生活与艺术的空间改造,更是一种对新发展方式的探索。

白云美术馆成立至今已有五年,我们对它倾注的情感和经历让我有机会向大家分享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起初我们的梦想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想构建一个不一样的美术馆或者做与众不同的艺术创造,借助公益的力量连结不同的想法,但随着我们不断深入莫干山,经历了一场场展览的布展、开幕和闭幕,当我们在来回四五百公里的上海和莫干山之间往返数百次,却仍不知疲倦,当我们入不敷出却从不为“到底是图什么?”而困惑时,我开始明白“热爱可迎万难”的含义。我们感知莫干山的文化和底蕴,这五年的坚持让我看到美术馆未来或许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看到来这里的青年人找到了自己擅长且喜欢的方向,看到这里的村民渐渐开始了解展览的艺术作品,这种无可替代的喜悦感真的无法描述。如果说现在的美术馆是一颗刚破土而出的嫩芽,那来这里展出的艺术作品、工作的有志青年又何尝不是一粒粒种子?当我们用心去浇灌种子,未来的某一天它们便可以成为遮挡烈阳的参天大树。文化艺术产业助力乡村新形态创新的过程就好比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可持续地传递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或许便是未来事半功倍的发展路径。这条路很长,在走之前我们就知道,如果我们这代走不完的路那就留给下一代来继续。

一场时代与城市的碰撞,一场人居与美学的共鸣,很期待下一个五年,莫干山白云美术馆能茁壮成长,莫干山这片大地能发生新的故事。

作者 缪良骏(白云美术馆创始人)

参考文献

张世超,张成龙,赵宏宇.2022(05).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介入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升与实践研究——以白山市老岭村八里坡文化园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42-45.

杨华,范岳,杜天欣.2022,22(03)乡村文化的优势内核、发展困境与振兴策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31.

陈琬琦,香银元.2021,49(20).文旅农融合视角下莫干山乡村民宿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60-162.

严宇珺,龚晓莺.[2022-05-30].新发展格局助推乡村振兴:内涵、依据与路径[J/OL].当代经济管理:1-10

郭洪豹,张捷.2022.“文化创意产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44(S1):45-47.

(0)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22 日 下午1:45
下一篇 2024 年 8 月 22 日 下午1:58

猜你喜欢